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饮水思源 致敬先辈——学校邀请三位建校创始人后人录制口述档案

作者:吴晓红 沈茜时间:2025-04-13点击数:

(通讯员:吴晓红 沈茜)庆祝建校105周年,抢救性记录记忆追寻先贤足迹,传承百年文脉,20253月至4月,学校档案馆《百年湖美 口述档案》纪录片项目组,广泛联系、深度挖掘,慰问采访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三位建校创始人共8后人代表,有蒋兰圃之孙蒋昌俊、外孙女蒋小妹;唐义精之子唐宅逵、儿媳周世容、外孙女曾宇;徐子珩之女徐良琴、孙子徐先举、外孙女郭欣。在项目组共同努力下,口述档案采访拍摄与珍贵历史实物征集工作互融共进。

 

饮水思源,薪火相传。慰问采访三位建校创始人后人是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专项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口述档案采集远非简单的访谈记录。确保对建校创始人后人采访拍摄工作有序开展,档案馆前期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一是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与创始人后人取得联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沟通,争取采访许可、商议采访内容、确定采访时间;二是深度挖掘已有校史资料、广泛搜集各类信息,为受访者定制个性化采访提纲;三是考虑到受访者大多都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记忆模糊,档案馆专门携带了老照片、老物件等“记忆钥匙”,唤醒老人们尘封的历史记忆;四是为受访者精心准备了“饮水思源”书法作品,以表学校对建校创始人的历史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五是与每位受访者签订口述档案采集协议书,约定后续档案开发利用等细节,并填写受访者采集信息表,一并归档保存。

学校向蒋兰圃之孙蒋昌俊先生(中)赠送“饮水思源”书法作品

学校向唐义精之子唐宅逵先生(右四)赠送“饮水思源”书法作品

(左二为唐义精大外孙女周明、左三为唐义精儿媳周世容、右三为唐义精二外孙女曾宇、右二为唐义精孙女唐心媛)

学校向徐子珩之孙徐先举先生(中)赠送“饮水思源”书法作品

(左二为徐子珩外孙女郭欣、右二为徐子珩曾孙徐浩)

 

每次正式采访前,项目组都做足功课,与老人们聊天共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慢慢开启他们封存已久的记忆阀,让老人们深切感受到学校没有忘记他们先辈创办学校的初心与功绩。每当老人们向我们回忆讲述先辈们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创办武昌美术学校的缘起、校舍屡迁的颠沛、物资匮乏的窘迫、时局动荡的冲击等,那些筚路蓝缕的办学建校历程便一次次跃然眼前。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校史故事,也让三位创始人的个人形象愈发生动鲜活、丰富饱满。

蒋兰圃之孙蒋昌俊接受采访

蒋兰圃外孙女蒋小妹接受采访

唐义精之子唐宅逵(96岁)接受采访

唐义精儿媳周世容(88岁)接受采访

唐义精外孙女曾宇接受采访

徐子珩之女徐良琴(91岁)接受采访

徐子珩之孙徐先举(89岁)接受采访

徐子珩外孙女郭欣接受采访


档案馆通过采访工作也陆续征集到创始人后人捐赠的珍贵校史档案资料,如陆定一(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纪念唐义精唐一禾遇难四十周年》手稿,张执一(武昌艺专校友,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怀念党的朋友唐义精校长》手稿,唐义精先生及家人的老照片,蒋兰圃先生曾经使用过的笔筒、笔洗、花盆等物件,徐子珩后人关于徐子珩先生的回忆文章,以及《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四十年》《老照片》历史书籍等。

陆定一《纪念唐义精唐一禾遇难四十周年》手稿(节选)

张执一《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怀念党的朋友唐义精校长》手稿(节选)

蒋兰圃曾使用过的笔筒、笔洗、花盆等物件

《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四十年》《老照片》历史书籍

徐悲鸿(左四)与武昌艺专留法同学唐一禾(右一)等人的合影照片

 

每一次采访创始人后辈,都让现场每位工作人员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加认识到拍摄《百年湖美 口述档案》纪录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励大家用情怀、用温度去服务好每一位受访者。下一步,档案馆将继续做好做实口述档案采集工作,并对采集到的口述档案进行系统整理、编辑和研究,精心打造《百年湖美 口述档案》纪录片,通过生动立体的镜头语言和文字叙述,讲好湖美鲜活故事,传承百年办学精神。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